• 央行出“新规”,这四类存款不能再存了,已存的人该如何解决?

    发布日期:2023-10-31 08:58    点击次数:111

    前言

    华夏五千年,既是文明历史的累积,也是财富历史的累积。在华夏子孙的潜意识里,“年年有余”是稳定生活的基础,这也就使得中国人的储蓄意识在全球排名靠前。然而,在金融形势实时变化的当代,央行的存款政策也在不断变化。

    根据央行“新规”,未来一段时间里,有四类存款不能再存了,那么已经存了的人该如何解决呢?

    存款新浪潮再袭来,存不存不再纠结

    说到“存款”这个词,很多中老年人会不自觉地露出骄傲的表情,因为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称得上是我国存款大军中的主力,不仅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有相对理性的消费和存款意识。

    好在当代年轻人也正在一步步加入到存款的行列中来,尤其是在连续数年经历了公共医疗事件之后,以往做惯了“月光族”的年轻人开始觉醒,意识到不预留、预存应急备用金,很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因为工作停滞、收入暂停而而陷入不得不紧衣缩食甚至借债的窘困之中。

    当有存款意识的人变多,新一波的存款浪潮也以凶猛之势再度来袭。据统计,在过去一年里,我国国民存款数较之上一年度再度增长,增幅约为10%。过去热衷于理财投资的群体,也在调整投资结构,拿出更多的钱放在存款账户中,以此来降低投资风险。

    当存款之浪前赴后继地涌来,“存与不存”已经不是人们在纠结的核心了,“怎么存”成为人们思考的新问题。

    央行“新规”,四类存款自此叫停

    人们在思索“怎么存”时,央行也在根据金融秩序稳定需求及时地进行“新规”调整,为了规范银行、金融机构吸储行为,央行规定未来有四类存款业务被叫停。

    第一类:异地存款

    所谓异地存款,简单理解存款人与吸储银行处于“异地”。吸储银行并未在储户所在地开设分支机构,储户存款是经由网络转款等情况存入异地账户。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于区域性银行身上,为了能够吸纳更多的存款,与大银行进行竞争,这类银行常常会要求外地客户跨地区开户,许诺给客户高利息,以此来异地吸储。为了维护金融秩序,以后此类存款被叫停。

    第二类:互联网存款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波及到了金融业,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吸储成为热潮,也导致了乱想出现。

    按照“新规”,银行除了可通过官方网站、官方APP发布存款产品外,不得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或端口高息揽储。这也避免部分金融机构狂打擦边球,利用高息做诱饵吸纳用户资金,减少了储户存款风险。

    第三类:靠档计息存款

    靠档计息是针对定存客户而言的,例如3年期定存储户,在定存2年后急用钱,取出定存金额,可根据靠档计息原则,以两年定存计息。

    以往有部分银行以“靠档计息”为福利条件吸引储户存款,如今这类存款被要求取消,就意味着定存未到期去除,利息只能够按照活期计息领取。

    第四类: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是存在一定迷惑性的存款概念,此类产品是将储户的存款拿出部分来做投资理财,例如投资基金、投资外汇等。

    这也就使得做投资的部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投资成功有高于存款利息的回报,投资失败则有可能使这部分基金化为虚无。如今央行已经将此类产品更名为结构性理财业务,将其分离出存款产品队列。

    四类存款被叫停,已存的人怎么办

    根据“新规”以上四类存款被叫停,那么对于已经存了人来说,又该何去何从呢?存款利益是否会因为“新规”的出台而收到影响呢?

    央行的存款政策调整是针对“未来”而言的,对于此前已经存过四类存款的储户来说,不用担心存款利益出现不确定性变化。

    根据要求,已经选择了相关存款产品的储户将会依据签订的存款合同继续享受相应的储蓄利息,直到当前合同期满为止,未来存款合同到期,则不能够再续约这四类存款。

    结语

    央行之所以不断对存款政策进行调整,是站在金融市场和储蓄用户两个角度来考量的,取消异地存款、互联网存款、靠档计息,将结构性存款变更为结构性理财,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为了让金融存款与利息给付更规范,提升储户存款安全性。

    今日话题:结构性存款等业务有“调整”?专业人士给出解读,对此你怎么看?

    储户央行异地新规存款发布于:江西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